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然地理 >

食虫植物怎么吃(食虫植物怎么样)

时间:2023-11-30 09:23:08
植物怎么吃虫子的?

在我们看来,动物吃植物是正常的事。可是,你知道吗?还有植物吃动物的。在众多的绿色植物中,约有500种植物能捕捉小虫,这类植物叫食虫植物。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捕食小虫的吗?

会“捕虫”的狸藻

狸藻是我国各地池沼中常能见到的一种水生植物,虽然,它的名字中带有“藻”字,但是,它是种子植物而非藻类植物。它的茎细而长,叶如细丝,有一部分叶变成了特别的捕虫囊,囊口边上生了几根刺毛,还有一个能向囊内开的“门”。当小虫随流水游入囊中时,就被关在里面被狸藻慢慢地消化掉了。

茅膏菜也是一种食虫植物,在我国东南各省常见。它的个子仅10厘米左右,叶片变成一盘状捕虫器,盘的周围生有许多腺毛。腺毛是植物上的一种分泌结构,不同植物上的腺毛所分泌的物质不一样。当小虫爬到茅膏菜的叶上,腺毛受到刺激就向内卷缩,把小虫牢牢地“捆住”。与此同时,腺毛也开始分泌消化液把小虫消化掉。之后,腺毛又慢慢地张开,等待下一个受害者的到来。

捕蝇草在世界许多植物园都有栽培,是一种珍奇的食虫植物。它的捕虫器形状很像一个张开的“贝壳”,“贝壳”的边缘有二三十根硬毛,靠中央还生有许多感觉毛,当小动物触动感觉毛时,“贝壳”在20~40秒之内就闭合上了,然后靠消化液把小动物“吃”掉。捕蝇草的一顿美餐大约要花7~10天的时间。

在我国的云南、广东等南方各省,你可以见到一种绿色小灌木,它的每一片叶子尖上,都挂着一个长长的“小瓶子”(实为变态的叶),上面还有个小盖子,盖子通常情况下是半开着的。这“小瓶子”的形状很像南方人运猪用的笼子,所以人们给这种灌木取了个名字,叫“猪笼草”。奇妙的就是它的这个“小瓶子”。猪笼草的“瓶子”内壁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贪吃的小昆虫闻到甜味就会爬过去吃蜜。也许就在它吃得正得意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到了“小瓶子”底上,瓶子上面的盖自动关上了,而且瓶子里又贮有黏液,昆虫很快被黏液粘得牢牢的,想跑是跑不掉了。于是,猪笼草便得到了一顿“美餐”。

用瓶状的叶子捕食虫类的植物还有很多,在印度洋中的岛屿上就发现了将近40种。那些奇怪的“瓶子”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罐子,还有的大得简直像竹筒,小鸟陷进去也别想飞出来。但是要说构造的精巧、复杂,我国的特产——猪笼草的“瓶子”是要排在*一位的。

进入夏天后,在沼泽地带或是潮湿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它的叶子是圆形的,只有一个小硬币那么大。叶上面长着许多绒毛,一片叶子上就有200多根。绒毛的尖端有一颗闪光的“小露珠”,这是由绒毛分泌出来的粘液。这种草叫毛毡苔,也是一种吃虫草。如果一只小昆虫爬到它的叶子上,那些“露珠”立刻就把它粘住了,接着绒毛一齐迅速地逼向昆虫,把它牢牢地按住,并且分泌出许多黏液来,以把小虫溺死。过一两天后,昆虫就只剩下一些甲壳质的残骸了。很奇妙的是,毛毡苔竟能分辨出落在它叶子上的是不是食物。如果你和它开个玩笑,放一粒砂子在它的叶子上,起初那些绒毛也有些卷曲,但是它很快就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可口的食物,于是又把绒毛舒展开了。

从上面一定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食虫植物食虫全靠它们各种奇妙精致的捕虫器。但是,不要忘记这些捕虫器都是由叶子变化来的。也许你会问,绿色植物不是自己能制造养料吗?为什么这些绿色植物要吃虫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些植物的祖先都生活在缺氮的环境中,而且它们的根系又不发达,吸收矿物质养料的能力较差。为了获得它们所不足的养料,满足生存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一部分叶子就逐渐演变成各种奇特的捕虫器了。

食虫植物是怎样捕食昆虫的?

人类除了有视觉之外,还有感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食虫植物虽不具备人类这些功能,但它们具有诱捕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变态叶。在昆虫或小动物靠近时,食虫植物会释放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来把它们溶解消化掉。

食虫植物不仅捕食昆虫和小动物,而且还吃蛋白质或近似于蛋白质的东西。因此,食虫植物并不是发觉有昆虫靠近自己时才释放酶的。假如虫子十分厉害,有时食虫植物也会被虫子吃掉。但绝对不会出现植物和虫子同时被对方吃掉的现象。

所有植物都含有分解蛋白质的酶。只是将酶排出体外,消化其它生物的植物实属罕见。微生物把酶排出体外,分解其它生物则是司空见惯的。

食虫植物多生长在缺乏氮素养料的土壤或沼泽中。

食虫植物是怎么捕捉虫子并吃掉它们的?

牛津大学的学者罗宾斯根据达尔文的思路,对捕蝇草进行研究后提出,这种刺激是化学刺激,可能是尿酸,因为所有昆虫的排泄物中都含有丰富的尿酸。

英国威尔士大学的赫里森和诺克斯等科学家在1979年还曾对食虫植物消化、吸收过程进行了研究。他们用同位素碳14标记的海藻蛋白来“喂养”捕虫堇,用来跟踪蛋白质在植物体内的运动。他们发现,蛋白质的很终消化物——氨基酸和肽,仅在2—3个小时内就移到了叶子里,然后在1—2个小时内就可达到茎、根部及其他生长点。他们把食虫植物的消化循环分成分泌和回收两个阶段。当昆虫等刺激到腺体时,就会促使消化液外溢,然后通过植株的其他部分形成的扩散梯度而被腺体回收。

西德达姆施塔理工学院的学者勒特奇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了与上述两人不同的结果。类似猪笼草这类袋装植物,不是借回收消化液来吸收氨基酸和肽,而是靠植物体内特殊的“泵”来实现的。这种泵是靠植物新陈代谢所提供的能量驱动的,它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有些科学家认为,粘液腺所分泌的粘液是由腺毛分泌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合成和贮存的。高尔基体产生许多囊泡,囊泡遂渐移向质膜,并同质膜融合,粘液就排出到质膜外,很后经过细胞壁分泌到腺体表面。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内含有各种酶,如蛋白酶、酯酶和酸性磷酸酶等。

西德海德堡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博普和韦伯认为,食虫植物的食虫功能与3—吲哚乙酸有关。英国伦敦大学的医学生理学家布东•桑德斯认为是食虫植物体内的电脉冲帮助了它们的捕虫动作。这一观点得到了加拿大渥太华卡林顿大学昆虫生理学家雅哥布逊的证实。但这一观点很快遭到了人们的反对。许多研究证明,植物体内的电活动起的作用并不重要。

捕蝇草怎么吃昆虫的方法?

1、引诱昆虫

2、捕捉昆虫

3、利用消化液来分解与吸收

4、利用吸收到的养份来维持生长

这些都是能直接吃虫子的,它们的花苞,或者叶子,会散发出一定的香味,昆虫就会慢慢的靠近,吃虫子的植物就会通过叶子,或者自身带的“武器”困住它们,并且慢慢地把它们消化掉。

这只是这一部分的植物有这样的能力,本身就自带的,就跟我们吃的食物是一样的,就拿捕蝇草来说,它不仅靠着根系来吸收养分,还靠着自身自带的叶子,也就是它的武器来吸收养分,被吸收的养分就是倒霉的昆虫了。

扩展资料

捕蝇草的冬季的时候,不能将它的温度低于0度以下,如果低于0度以下就会造成休眠,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植株死亡。所以需要将植株养护在温度在15到25度之间为宜,这样就会让植株生长良好。

南方冬季养护需要将植株挪回室内进行养护,并且需要进行保暖措施。北方地区室内有暖气的话,将捕蝇草直接搬回室内养护就可以。

1、土壤:这个时候不适宜进行换土换盆,但是可以给它经常性的松松土,这样就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帮助植株生长更良好。

2、光照:将它放在光照比较充沛的地方进行养护,可以增加植物的温度,不使植株造成冻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捕蝇草植物

猪笼草是怎样“吃”虫的?

猪笼草有一些香味芬芳的“花瓶”,那些贪吃的昆虫闻到香甜的蜜汁味,就飞上或爬到瓶口来吃,稍不留神就会滑到瓶底,被消化液牢牢粘住。消化液能将昆虫麻痹,使它们慢慢腐烂。猪笼草的叶子能吸收腐烂昆虫的汁液。

猪笼草是一种十分奇特的食虫植物。它与其他绿色植物的不同之处是:不从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是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这类植物被植物学家称为食肉植物,象猪笼草、捕蝇草、瓶子草、毛膏菜等食虫植物,外表上看象是在捕食昆虫,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直接吞食消化昆虫尸体,它们只能依靠分泌的强腐蚀性物质(酸、碱或酶)降解昆虫尸体,从降解后的物质中获得极少量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它们生长需要的主要元素依然靠光合作用才能获得。

因为猪笼草一般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中,而且根系很不发达,它的叶子逐渐变化成食虫囊,有漏斗形、圆筒形、卵形等多种形状,而叶子的上端则变异成小兜子的盖子,食虫囊形状又特别象南方人用来装猪仔的猪笼,猪笼草因此而得名。食虫囊的外表有美丽的色彩和斑纹,内壁和边缘则有饱满的蜜腺,能分泌又香又甜的蜜汁,这对昆虫有着极强的诱惑力,因此昆虫很容易自投罗网。平时,为了防止雨水滴入,猪笼草总是把小兜子的盖子半开着,但一旦有猎物掉进小兜子,它便自动合上小兜子的盖子,把昆虫关在里面,然后迅速分泌出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消化液,利用这样的“化学武器”杀死昆虫,分解的昆虫是猪笼草生长所需的氮素的主要来源。

捕蝇草是如何吃虫子的,需要多少日消化虫子

捕蝇草的叶子上有蜜腺,它会分泌出蜜汁,这可以用来吸引昆虫。当昆虫趴在叶子上时,如果不小心连续触碰感觉毛,叶子立刻就会闭合,通常只需要0.5秒的时间。昆虫被夹住后,越挣扎夹得越紧,分泌的消化液也会将其慢慢消化,消化完毕后叶子就会打开了。

捕蝇草消化一只苍蝇需要1-2周的时间,捕蝇草的夹子会分泌消化液,将昆虫分解吸收掉,等1-2周后,捕蝇草会将夹子重新打开,夹子中无法消化的昆虫残骸会被风吹走。

捕虫速度:

当昆虫采蜜时*一次接触到感觉毛后叶片并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如果连续刺激两次,那叶片就会在平均大约0.5秒以内马上合起来(但是一些人工园艺品种达不到这个速度)。

而如果第二次碰触的时间与*一次碰触时间相差超过约20秒时,叶片会变成半合闭或是没反应的现象。如果在这时马上再刺激第三次,那叶片也会迅速的合起来。

经过实验调查,捕蝇草的感觉毛就像是一个感应装置,经过连续两次碰触的刺激时,叶的基部会产生大约100毫伏(mV)的活动电位(Action potential)到叶子表面上,造成叶片内侧的水分迅速流失,导致内外压力不等所以叶片就因此闭合。

这样的捕虫机制是一组相当精密的结构搭配,而且刺激感觉毛就像是设定了定时装置一样,等到第二次确认才会闭合,很主要是为了提升捕虫的准确性,否则的话如雨滴、动物经过时均会降低并影响其捕虫的效率。

经由植物研究者确认了捕蝇草会发出活动电位这样有机制的机关,就类似动物的神经组织会产生传输信息一般。不过因为这必须连续碰触两次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应该还有个可以记忆的组织。植物研究者依然还不清楚这样的记忆是如何在捕蝇草中运作的,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食虫植物设下迷局,然后展开杀戮。捕蝇草的细小绒毛被碰触两次,便“啪”地一声突然关闭。

重庆癫痫病专业医院怎么样

重庆哪家医院专治癫痫病

重庆专看癫痫病医院

成都治疗癫痫病的好医院

小儿癫痫病成都哪家医院好

------分隔线----------------------------